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团结 > 祁连县民族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祁连县民族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12月08日 14:49:44 访问量:426

祁连县民族中学党支部文件

民中支部【2010 15

                                                                         

 

祁连县民族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各处室、年级组:

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特色办学促发展、以人为本创和谐”的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优秀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为重点,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德育人、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为推进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学校良性循环,特制定祁连县民族中学(2010-2020)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特色办学促发展、以人为本创和谐”的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优秀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为重点,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德育人、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达到“五个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理念

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以教研促发展。以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为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绩,着眼于学生的成功,追求学生的成才,立足于学生的成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六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合作)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训:特色办学促发展   以人为本创和谐

校风:和谐、文明、尚善、求真

教风:敬业、爱生、修德、善导

学风:笃学、尊师、立志、勤思

三、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优质中学。

具体目标和要求:

办学规模:学校办学规模保持在38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2000人左右,教师编制为160人,后勤人员为110人左右。

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质量逐步达到全州中等水平,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艺术教育和民族特色教育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效提升。

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努力形成“和谐、文明、尚善、求真”的校风,“敬业、爱生、修德、善导”的教风以及“笃学、尊师、立志、勤思”的学风。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以名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和中高级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健全教职工绩效考评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到2015年,教师本科文凭达到75%以上,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达到60%以上。

德育工作:进一步优化“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和教职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合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德育常规教育体系和德育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团活动,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加强德育校本教材自主开发,在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研究、心理健康、差生转化、留守生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教材,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特点做好预防流行病、传染病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教研工作: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开设框架。探索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系统化、个性化水平。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制度、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整合学科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五年内大部分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全州中等水平。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法和学法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体育卫生:以全民健身为前导,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加强健康教育,健全中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室,配备所需的硬件、软件和专业的心理老师,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

文化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取得突破,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和谐奋进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彰显“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理念和“培养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的现代文明人”的育人宗旨,办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畅通、高效运转的学校管理体系和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内容更加丰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

校园建设:按照建设规划,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完善办学功能。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综合优化校园环境布局,提升校园绿化品位,将校园建设成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环境和谐的花园式校园;完善学生运动场地建设;完善学生生活设施配置,进一步完善寄宿制管理。

教育装备:完善和更新实验、图书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校管理信息化。扩充劳技实验室,加强图书室建设,丰富图书资源,到2020年图书装备达到10万册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00种以上,建成电子阅览室,电脑装机达100台以上。进一步整合学校美术、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加快网络中心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确保校园信息平台容量足够、运行高速、安全可靠、信息畅通。完善教学资源库、学校网站、学校办公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后勤服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工作的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快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调控能力,建立高效、节约、安全的后勤管理体系;强化学校经费管理的宏观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完善校园生活服务功能,健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后勤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潜能、开源节流、降低内耗,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创建节约型校园。

四、基本思路

(一)突出德育首要位置,追求德育工作实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学校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和指示精神,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行为,学会做人”教育,进一步创新德育的实践模式,增强德育方式和手段的丰富性,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追求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开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把带好一个班作为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体现。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经验与校外经验相结合、他人经验与个人经验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努力提高青年班主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健全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每年从公用经费中列支10万元对班主任进行绩效考核,逐步实现德育管理制度化、内容课程化、教育社会化、学生自主化。实现学校德育核心地位的“六个整合”:与办学思想的整合,与学校管理的整合,与课程建设的整合,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员整合。强化全体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加强德育课程的研究。学校德育工作要在“注重工作实效,提高理论研究”上下工夫,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德育内容除抓好法制教育、社会教育、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外,强化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注重和加强现代人意识和素质所需的教育,即:全球意识与民族自尊、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网络意识与网络道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业与风险意识、经济知识与人文精神、交往与慎独。

3、重视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活动,重视德育思想认识和德育实践体验的结合,坚持“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由原来单一的说教为主的教育形式逐步走向“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多种方法互补、多种渠道着力的全方位教育体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的自主式、渗透式、熏陶式教育,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有效性方面形成新的特点。

4、加强校园治安综合管理,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文明和谐学校。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以消防、交通、饮食为重点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宣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

5、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的事由学生管,学生的事让学生做,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岗位到人,责任到人,真正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6、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阵地,如宣传长廊、橱窗、班级宣传板报等做好宣传工作;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校园歌会及各种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文化品位,达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教育的功效。

7、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完善心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拥有和谐乐观、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毅、自信、进取、创新和宽容的人格特质。

8、继续完善“三结合”德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每学年每个班主任要实现60%学生普访一次以上。创新家校联系方法,与电信部门配合,搭建“家校通”网络平台,增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创设条件与机会,为促进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校将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多种途径,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奉献、合作的良好师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大力弘扬勤奋求实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关注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制定实施《祁连县民族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传、帮、带”和“师徒结对”等活动,确立“一年合格、三年成熟、九年骨干、十五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尤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鼓励年轻教师勇挑重担,力争早出成效,建设一支“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青年教师队伍。同时,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让全体教师外出参加本专业的专项培训,使所有教师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拔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关键岗位锻炼,为他们的成长铺路子、搭台子。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2015年,至少40人入选县级骨干教师,所有学科均有县级学科带头人。

4、倡导教育改革和创新,弘扬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5、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学习型学校”、“科研型学校”,促成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用科研来指导和提高课堂效率。采取自我反思、教师互助、专家引领等措施,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研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能力,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风貌。

6、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到2016年所有教师都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熟练运用白板进行授课,各学科建立学科教学网络平台。

7、为增强教职工职业幸福感,全体教职工每三年轮流外出考察一次,以便于释放工作压力、拓展视野,也可以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三)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提高质量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所在。

1、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形成多元评价体系,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立足课堂,探索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着力构建高效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应有的效益。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发挥先进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身边榜样的工作激情带动起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以身边榜样的学科成就促使全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活动”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在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努力做到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继续实施教学常规检查、评比制度,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进教学秩序科学化、系列化、制度化。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估,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行优教奖励制度,进一步拉大奖励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开展务实、创新的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要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组织好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继续开展优质课评比竞赛活动,推动教法研究,探讨课堂教学艺术。

6、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总金额为每年7.5万元,以此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促进我校学生的学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家庭困难学生设立助学金,总金额为每年3万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同行者。大力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实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班班通。加强校园网络系统的维护、升级与管理,倡导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学校网站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充实和及时更新学校网页内容。

(五)创新学校办学思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1、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坚持“为群众办学校,为百姓育英才,为社会作贡献”的办学宗旨,倡导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上级主办的发明创造、信息技术、学科能力等各类竞赛活动,建立参赛学生发现和选拔制度,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力争在获奖人次、获奖层次上有所突破。

4、进一步强化学校民族民间教育文化特色,努力开发地方民族书画、民族体育等教育资源,彰显学校民族特色。

5、组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建立特长生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和体艺类考生导师制度,举办校园艺术节,凸显“尚美”的学校办学理念。

6、形成乒乓球、篮球、中长跑等学校优势体育项目,添置设施,落实训练场所,确立项目负责人,普及提高并重,确保参赛获奖人数和获奖层次。

                             

 

 

                               祁连县民族中学

                               2010911

 

 

   

编辑:包雷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祁连县民族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祁连县民族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新城区人民路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